中日韩亚洲国产综合精品_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灰_久久精品囯产精品亚洲_精品国产_亚洲人成在线

網站首頁 > 星座頻道 > 姓名 >

夏姓的來源

[摘要]夏姓的來源 一、來源有三。 1、源自姒姓。 帝堯之時,堯命顓頊帝的后裔鯀治理洪水,鯀采用堵塞之法,九年治水不成功。舜繼承堯的帝位后,把鯀放逐于羽山,起用鯀之子禹來治水,禹改用疏導之術,歷經13年平息了水患,封于陽翟,即今河南禹州。公元前2070年禹...

夏姓的來源

一、來源有三。

1、源自姒姓。

帝堯之時,堯命顓頊帝的后裔鯀治理洪水,鯀采用堵塞之法,九年治水不成功。舜繼承堯的帝位后,把鯀放逐于羽山,起用鯀之子禹來治水,禹改用疏導之術,歷經13年平息了水患,封于陽翟,即今河南禹州。公元前2070年禹繼承舜的帝位,建立了中國第一個世襲封建王朝夏朝,國號夏后氏,姒姓。夏朝傳十四世,十七王,曾先后建都于陽城,即今河南登封東,斟鄩,即今河南登封西北,安邑,即今山西夏縣東北等地。至夏王桀時,于公元前1600年為商湯所滅,湯放桀于南巢,今安徽巢湖市北,子孫以禹時國號夏后氏為姓。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滅商,封夏禹在南巢的后裔為巢伯。禹的六代孫少康之后裔為東樓公,周武王封東樓公為杞侯,杞國在今河南杞縣。其余不得封的夏禹后裔以夏為氏。姒姓夏氏的歷史有3000多年。

2、出自媯姓,以王父字為氏。

舜的部落因居于山西永濟的媯水旁而姓媯。公元前2070年,禹繼承舜的帝位建立了中國第一個世襲王朝夏朝。夏王封舜之子商均于虞,在今河南虞城西南,史稱有虞氏。又把舜的另一后裔虞遂封于遂,在今山東寧陽西北。商朝時,商王改封虞遂的后裔于陳,在今河南淮陽東南。陳所處之地即為帝堯的母親陳鋒氏部落的故地,因而稱為陳。公元前1046年周滅商,周武王封商均的直系后裔媯滿于陳,以取代親商朝的虞遂后裔的陳國。媯滿,謚號胡公,史稱胡公滿。陳國在西周時期是十二諸侯之一,國勢和地位僅次于“五霸”。陳宣公(公元前692—前648年在位)之庶子西,字子夏,別其族為少西氏,生御叔,御叔娶鄭穆公之女夏姬為妻,生徵舒,字子南,徵舒始以先祖之字為夏氏,媯姓夏氏的歷史至少有2600年。

3、自外姓和少數民族的改姓。

我國的夏姓同其他姓氏一樣,不斷與其他民族有血緣交流,互有基因的流動。外族加入夏姓的事件主要發(fā)生在北宋以后:北宋西夏國黨項族有夏姓;明朝時蒙古人改漢姓夏;到清朝初滿洲八旗中有夏姓,滿族的夏姓其先出自漢人,入旗滿化成為滿族一員,到清末民初,旗人紛紛漢化融入漢族,夏姓旗人同樣也回歸了漢族,但其族人中已經混合了滿族的血液。

二、遷徙分布,聚集地

夏姓立姓之后,一直活動在河南、安徽一帶。媯姓夏氏世為陳國大夫,春秋時期在河南地區(qū)發(fā)展繁衍,其影響遠遠超過了姒姓夏氏,戰(zhàn)國時期,陳國的夏氏已經發(fā)展到齊、衛(wèi)等國為官。秦漢時期,夏姓除繼續(xù)在河南繁衍外,已經向河北、安徽等地播散,主要的遷移方向是東南的江浙皖地區(qū)。到了晉朝,夏氏已經是浙江的望族,最著名的郡望是會稽,今浙江紹興一帶。到了唐宋時期,夏姓已遍布于長江流域地區(qū),尤其在長江三角洲,奠定了今天的夏姓分布框架。清初夏姓也進入了臺灣。

宋朝時期,夏姓大約有19萬人,約占全國人口的0.24%,排在第七十六位。夏姓第一大省是江西,約占全國夏姓總人口的19.5%。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、山西、河南、浙江這四省夏姓大約占全國夏姓總人口的57%,其次分布于湖北、安徽、陜西,這三省的的夏姓又集中中了32%。全國形成了以東南贛浙皖、西北晉秦、中原豫鄂為中心的三塊夏姓聚集區(qū)。

明朝時期,夏姓大約有43萬人,約占全國人口的0.46%,為明朝第五十四位大姓。宋元明600年全國人口純增長率是20%,夏姓人口增長高于全國人口的增長,600年中夏姓人口純增長率為130%,凈增加了24萬。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蘇、浙江、江西,這三省夏姓大約占夏姓總人口的67%,其次分布于安徽、湖北、四川、山東,這四省的夏姓又集中了22%。江蘇為夏姓第一大省,占夏姓總人口的33%。宋元明期間,夏姓的分布總格局變化較大,其人口主要向東南和南部地區(qū)遷移,西北地區(qū)夏姓人口萎縮嚴重。全國重新形成了以蘇、浙、贛為中心的夏姓人口聚集區(qū),夏姓人口重心由中原向東南漂移。

三、郡望堂號

【堂號】

"平水堂":夏禹治水13年于外,三過家門而不入,水患終于被治平,舜把帝位讓給了他。夏姓也以"會稽"為堂號。

【郡望】

會稽郡:秦始皇二十五年(公元前222年)于吳、越地置郡,治所在吳縣(今江蘇蘇州市)。西漢時相當今江蘇長江以南,茅山以東,浙江省大部分(僅天目山、淳安縣以西小部分地區(qū)除外)及福建全省。此支夏氏,為西晉高士夏統(tǒng)之族所在。

譙郡:東漢建安末年從沛郡分一部分設置譙郡,治所在譙縣(今安徽省毫縣)。

高陽郡:東漢桓帝置郡,治所在高陽(今河北高陽縣東)。晉泰始初置高陽國,治所在博陸(今河北蠡縣南)。北魏改為郡,移治高陽。

魯郡:西漢初改薛郡置魯國,治所在魯縣(今山東曲阜)。

四、夏姓血型

夏姓人群的血型分布總的是:O型占34.2%,A型占29.4%,B型占27.7%,AB型占8.6%。

五、當代夏姓的分布

當代夏姓的人口已達370多萬,為全國第六十六位姓氏,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.3%。從明朝至今600年中夏姓人口由43萬增到370多萬,增長了近9倍,夏姓人口的增長速度遠低于全國人口的增長速度。宋朝至今1000年,夏姓人口的增長率是呈∧形態(tài)勢。在全國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江蘇、江西、安徽、浙江四省,大約占夏姓總人口的35%,其次分布于四川、湖南、河南、湖北,這四省又集中了25%的夏姓人口。江蘇為當代夏姓第一大省,居住了夏姓總人口的11.4%。全國形成了以長江三角洲為中心,向西沿長江逐漸擴散的夏姓分布局面。在最近的600年期間,夏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有了很大的區(qū)別,由東南部向西部、華中強勁地回遷,東南地區(qū)仍為夏姓的中心地。

夏姓在人群中分布很廣,但不均衡。在蘇皖大部、浙滬、湖北東部、渝湘贛大部、福建北部、貴州、云南東部和北部、廣西西北、四川東南和南部、遼寧東部、吉林、黑龍江大部、新疆西北,夏姓占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.4%以上,中心地區(qū)達到1.4%以上,上述覆蓋面積約占了總國土面積的22.5%,居住了大約64%的夏姓人群。在粵桂大部、湘贛閩南部、臺灣北部、云南西南、四川西北段、甘肅南端和中西部、寧夏北部、陜西南部、青海東南、河南東南、山東、河北大部、京津、內蒙古中部和東部、遼寧西部、黑龍江東北和西北,這一區(qū)域的夏姓占當地人口的比率在0.2%—0.4%之間,上述覆蓋面積約占了總國土面積的30.4%,居住了大約29%的夏姓人群。


《夏姓的來源》河南新聞-豫都網提供,轉載請注明出處:http://greenupillinois.com/xingzuo/xingming/342748.html,謝謝合作!

[責任編輯:admin]
下一篇:沒有了 上一篇:范姓的來源
相關新聞

我要評論

評論列表(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,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)

豫都網版權與免責聲明

1、未經豫都網(以下簡稱本網)許可,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網自有版權作品。

2、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,以及由用戶發(fā)表上傳的作品,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

3、如因作品版權和其它問題可聯系本網,本網確認后將在24小時內移除相關爭議內容。

詳細聲明請點擊進入>>

返回豫都網首頁
版權所有: 豫都網 Copyright(c) 2010-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.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13014680號
若無意侵犯了貴司版權,請來信通知,我們會及時處理和回復,謝謝!郵箱:admin@yuduxx.com
未經豫都網書面特別授權,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違者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
地圖 地圖 地圖 地圖 地圖 地圖 地圖 地圖 地圖 地圖 地圖 地圖 地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