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(fā)布時間:2016-01-22 11:48 我來說說 我要投稿
藺姓的來源
一、來源有一。
1、源于姬姓,出自春秋時期晉獻公后裔韓康的封邑,屬于以封邑名稱為氏。
春秋時期,晉獻公姬佹諸將自己的的小兒子姬成師封于韓地(今陜西韓城),由于姬成師的爵位是子爵,所以又稱韓子,他的后裔子孫遂以先祖封邑名稱為姓氏,稱韓氏,后建立了韓國,在戰(zhàn)國時期成為七雄之一。
二、遷徙分布,聚集地
藺氏是一個典型的單源漢姓,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三百位,人口約十九萬六千余,占全國人口總數(shù)的0.012%左右。
藺氏出自韓姓。春秋時候的韓國,其先祖名叫作韓闕,謚號獻,歷史上稱為韓獻子。韓獻子有一個元孫叫作韓康,后到了趙國,被封到藺地。韓康的后代有的以封地作為姓氏,稱為藺氏,是今天藺氏的起源。
根據(jù)史籍《元和姓纂》上的記載,春秋時期晉國公卿韓厥的玄孫名字叫康,在趙國做官,食采于藺這個地方,就以邑命氏,稱為藺氏?档囊釋O藺相如為趙國上卿,他的子孫在秦國做官,跟隨司馬錯伐蜀,因而家族就遷居在成都。望族出于中山、華陽。而根據(jù)史籍《廣韻》記載,東周時晉穆公的兒子成師被封于韓,韓獻子(韓厥)的玄孫康,食采于藺地,從此世有藺氏。因此,藺氏是韓氏分支出來,以邑為氏的,得姓于兩千多年前的戰(zhàn)國時期。
藺氏家族發(fā)源于中山郡(河北)、華陽郡(四川)一帶,后來以這兩個地方為中心,逐步向全國各地擴遷和繁衍,例如在今河南省洛陽市的偃師市山化鄉(xiāng)藺窯村,就有一千五百多藺氏族人生息。
三、郡望堂號
郡望
中山郡:中國古代稱“中山”者有四:一時戰(zhàn)國時期原為顧國的都城(今河北定縣),一度為魏所滅,復國后遷靈壽(今河北平山),周郝王十九年(乙丑,公元前296年)為趙國所滅;秦朝時期歸屬于巨鹿郡。二是西漢漢高祖劉邦初年(乙未,公元前206年)設置中山郡(今河南登封),漢景帝執(zhí)政時期改回為中山國,治所在盧奴(今河北定縣),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登封市西南部與河北省正定縣之間一帶,包括今河北定州、安國、唐縣、新樂、無極、滿城、完縣、望都和保定一帶;南北朝時期后燕以為都城;隋朝開皇初年(辛丑,公元581年)廢國置郡。三是宋朝時期以定州為中山府,治所為安喜(今河北定縣)。四是宋朝時期的香山縣;民國十四年(乙丑,公元1925年)孫中山逝世后,民國政府將其改為中山縣,今為廣東中山市,孫中山故里在中山市南部的翠亨村。
華陰郡:古代原稱華陰縣,為春秋時為晉國之地。漢朝高祖劉邦八年(壬寅,公元前199年)置華陰縣(因在華山之北故名華陰),治所在今陜西省華陰縣東部,南朝宋時移治今陜西省勉縣西北。唐朝天寶元年(壬午,公元742年)改華州置華陰郡,治所在鄭縣(今陜西華縣),唐朝乾元元年(戊戌,公元758年)復為華州,故城在現(xiàn)在陜西省華陰縣東南。
堂號
中山堂:以望立堂。
華陰堂:以望立堂。
完璧堂:戰(zhàn)國時,趙國得到了"和氏璧"。當時秦國很強大,騙趙國說,愿意拿15個城市來換這塊"和氏璧"。趙國覺得很為難--給璧怕秦國不給城;不給璧,又怕秦國興兵來奪。于是派藺相如帶著和氏璧到秦國去。秦王接過和氏璧后,只交給大臣們傳看,絲毫不提交城的事。藺相如知道秦王根本沒有意思交城,于是對秦王說:"你們只知道夸璧好,卻不知道璧上還有個瑕疵呢!"秦王就把璧交給相如,要他指出瑕疵在哪里。相如接到璧后,馬上抱起依著柱子說:"趙王派我來送璧前,齋戒沐浴了3天,表示對秦的尊重。大王接璧在手后,卻只知道叫人傳看,實在是欠鄭重。現(xiàn)在璧在我的手中,你們?nèi)绻胍,大王也需齋戒沐浴3天,然后行交接之禮。否則,我就把璧在柱上碰碎,然后撞頭而死。"秦王沒辦法,只好讓藺相如把璧帶回驛館。相如回驛館后,暗地派隨從從小道把璧送回趙國。3天后,他秦廷辦交接禮。他對秦王說:"我見大王無意將城交給我們,因此已派人將璧送回趙國了。您要殺就請殺吧!"秦王認為殺了藺相如只會徒傷兩國和氣,就以禮送相如回趙國。
《藺姓的來源》由河南新聞網(wǎng)-豫都網(wǎng)提供,轉(zhuǎn)載請注明出處:http://greenupillinois.com/xingzuo/xingming/320832.html,謝謝合作!
豫都網(wǎng)版權(quán)與免責聲明
1、未經(jīng)豫都網(wǎng)(以下簡稱本網(wǎng))許可,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網(wǎng)自有版權(quán)作品。
2、本網(wǎng)轉(zhuǎn)載其他媒體之稿件,以及由用戶發(fā)表上傳的作品,不代表本網(wǎng)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
3、如因作品版權(quán)和其它問題可聯(lián)系本網(wǎng),本網(wǎng)確認后將在24小時內(nèi)移除相關(guān)爭議內(nèi)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