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(fā)布時間:2016-01-08 12:10 我來說說 我要投稿
澹臺姓的來源
一、來源有二。
1、源于姬姓
出自春秋時期魯國的澹臺山,屬于以地名為氏。
2、源于黨項族
出自宋朝時期西夏政權皇族,屬于漢化改姓為氏。
二、遷徙分布,聚集地
澹臺氏或是一個典型的古老漢族姓氏,但人口總數(shù)在中國的大陸和臺灣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,在宋版《百家姓》中排序為第四百二十一位門閥,望族出太原郡。澹臺姓在大陸和臺灣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。澹臺姓起源于春秋時候,魯國地名為澹臺山(今山東省嘉祥縣南),后來有孔子的弟子,字子羽,名滅明,相貌丑陋,但品行端正,喜歡這里的風景并居住于此,就以山名作為自己的姓氏,故叫澹臺滅明。他的后代,就承繼澹臺為姓,世傳澹臺氏。另一種說法,也是源于地名,但是一名為澹臺的湖泊。書載,滅明南下游歷各地,曾居于澹臺湖濱,并以湖名為姓。后人因之。澹臺氏如今并不多見,許多澹臺氏早就簡化成臺氏了。澹臺姓望出太原郡,戰(zhàn)國時秦莊襄王置郡。治所是晉陽,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。
三、郡望堂號
郡望
太原府:亦稱太原郡。戰(zhàn)國時期秦國莊襄王四年(乙卯,公元前246年)置郡,治所在晉陽(今山西太原),其時轄地在今山西省五臺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帶、霍山北部一帶地區(qū)。北魏時期轄地在今山西省陽曲縣、交城市、平遙市、和順縣之間的晉中一帶地區(qū)。隋朝時期改晉陽為太原,又另設晉陽,與太原同城。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。宋太宗太平興國中期(庚辰,公元980年)改并州為太原府,移治陽曲(今山西太原)。以后宋朝、金國的河東路、河東北路,明、清兩朝以來皆為府。民國時期改為市,成為山西省會所在,一直沿用至今。
濮陽郡:濮陽古為帝丘;春秋時期衛(wèi)國軒都,因地在濮水之北,故名,地在今河南省濮陽西南,古黃河南岸。秦、漢之際為濮陽縣,屬東郡,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濮陽縣。漢、魏時期為東郡治所。晉朝時期改東郡置國,西晉末期改郡,并分濟陰郡之一部分給濮陽郡,治所均在古濮陽。北魏時期移濮陽郡治所于鄄城(今山東省鄄城北)。隋朝時期改為濮州,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渭縣、濮陽市、范縣、山東省濮州縣、郭城縣一帶地區(qū)。唐朝時期濮州濮陽郡治所均在鄄城。五代后梁、后晉夾河苦戰(zhàn),晉王李存助建德勝二城。其后德勝北城為濮陽,就在黃河邊上。濮陽一帶是黃河河道變動頻繁之處,宋、金之際,黃河主流南趨,濮陽便遠離黃河。
堂號
太原堂:以望立堂。
濮陽堂:以望立堂。
毀璧堂:孔子有弟子澹臺滅明,道德高尚,走路不走小路,非因公事不見官。子游很稱贊他。有一天,他帶了一塊價值千金的文璧渡河。船到河心時,突然起了大浪,兩條蛟夾著船不讓走。澹臺·滅明說:“我這個人,只能夠用仁義的方法取走我的東西,決不能用勢力威脅我而搶劫我的東西!”說罷,就拔出劍來將兩蛟斬死。蛟死后,浪也平了。之后澹臺·滅明把璧扔到河里,誰知投了三次,璧又跳到船上三次,最后他干脆后把璧毀掉,這才繼續(xù)行船走人。
斬蛟堂:同“毀璧堂”。
《澹臺姓的來源》由河南新聞網-豫都網提供,轉載請注明出處:http://greenupillinois.com/xingzuo/xingming/310948.html,謝謝合作!
豫都網版權與免責聲明
1、未經豫都網(以下簡稱本網)許可,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網自有版權作品。
2、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,以及由用戶發(fā)表上傳的作品,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
3、如因作品版權和其它問題可聯(lián)系本網,本網確認后將在24小時內移除相關爭議內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