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(fā)布時間:2016-01-05 12:19 我來說說 我要投稿
司徒姓的來源
一、來源有五。
1、源于姬姓,出自舜帝的后代,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。
“司徙”是古代的官職名稱,始于四千多年前的唐、虞之置,負責管理教化民眾和行政事務等事情。堯帝為炎黃部落首領時,舜就是堯帝的司徒官,執(zhí)掌和管理土地事務,故而又名“土司”。舜為帝之后,大禹為司空,契為司徒。契為商族始祖,其后有司徒姓。司徒一職在歷朝歷代的名稱和職能都不同,例如,到了前清時期,稱戶部尚書為大司徙。據史籍《史記》和《通志·氏族略》中的記載,在虞舜的支系子孫中,有“以官職名為姓者”,稱司徙氏,后有省文簡改為單姓司氏者,皆世代相傳至今。
司徒氏族人大多尊奉虞舜為得姓始祖。
2、源于官位,出自春秋時期各諸侯國官吏司徒,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。
春秋時期,衛(wèi)國大夫夏丁氏夏戊的兒子期任司徒,其后也稱司徒氏。
3、官名。
西周始置。西周前期金文都作“司土”,后期“司土”與“司徒”并用,與司馬、司工(即司空)合稱“三有司”。司徒主管征發(fā)徒役,兼管田地耕作與其他勞役!丁醵Α罚骸傲钆ㄈ辏┳魉就粒偎炯铩!稌鲏亍罚骸白髭K就劣诔芍馨硕选!睹怏罚骸魉就,司奠還(苑)、林□吳(虞)、牧!叭兴尽痹谖髦芡醭癁槌⒋蟪,諸侯國與卿大夫也都有設置。春秋時,衛(wèi)國大夫夏丁氏夏戊的兒子期任司徒,其后也稱司徒氏。司徒是上古官名,相傳堯、舜時已經設置,主管教化民眾和行政事務。夏、商、周時期,朝廷都設有司徒官,為六卿之一,稱為地官大司徒,職位相當于宰相。春秋時列國也多設有這個職位,有以官職命氏的,就成為司徒氏。
4、源于子姓,出自殷商末期大夫墨狄,屬于以先祖官職稱謂為氏。
墨狄,即歷史商十分著名的申徒狄,因其官為殷商末期的司徒,故而又稱司徒翟。相傳,申徒狄不忍見紂王淫亂暴虐,便自己抱石投淵而死。后人們遂用其舉止行為為歷史典故,以“負石赴淵”來表示嫉濁避世,遂成千古成語。
5、源于任姓,出自唐朝時期著名將領薛剛,屬于避難改姓為氏。
傳說,唐朝時期大將軍薛仁貴的孫子薛剛反叛唐朝,要被漫株九族。因此薛剛舉家遷逃。在逃命前,有一個算命先生說:“你抱只小公雞向南跑,它在何處啼叫,你就在何處落戶。如此能保后世無憂!庇谑,薛剛就向南方逃跑,一路上那只小公雞就是不叫,他便一直越過嶺南,當走到今廣東省開平市的赤坎鎮(zhèn),那只小公雞大聲啼叫起來,于是薛剛就在赤坎鎮(zhèn)落戶安家了。由于“司徒”與“私逃”同音,于是薛剛就改姓為司徒氏,其子孫后代沿襲司徒氏至今。
二、遷徙分布,聚集地
司徒復姓在中國的大陸和臺灣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,不過,在宋版《百家姓》中排序為第四百三十八位,在復姓中排序為第三十一位。司徒復姓人口總數在中國的大陸和臺灣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,不過,在宋版《百家姓》中排序為第四百三十九位,在復姓中排序為第三十一位。司徒氏起源于先秦歷代都設有的“司徒”這一官職,掌管國家的行政事務。有的司徒官員的后代就把其官職作為自己的姓氏,稱為司徒氏。司徒姓同司空、司馬等姓,司徒起初特指官名。
早在商周時,就設有司徒一職,主管民眾、土地、教化、行政事務。周朝稱為地官大司徒,職位類似于宰相。春秋各國多有沿襲。相傳舜作過堯的司徒,其后代就以官名司徒為姓。衛(wèi)國有大夫夏戊之子夏朝任司徒,后來也有子孫稱司徒氏。主要分布在河北省中部趙縣、邯鄲一帶地區(qū)。
三、郡望堂號
郡望
趙郡:漢高帝四年(戊戌,公元前203年)將原秦朝邯鄲郡改為趙國,治所在邯鄲(今河北邯鄲)。東漢建安年間(公元196~219年)改為趙郡,轄地在今河北省中部石家莊市、趙縣、邯鄲市一帶地區(qū)。隋朝時期移治到趙縣(今河北趙縣)。
堂號
趙郡堂:以望立堂,以稱邯鄲堂。
藏名堂:唐朝時,司徒映任太常卿。太和年間,他棄官回家,隱跡藏名,當道屢次推薦他,他堅辭不再作官。司徒氏因號“藏名堂”。
《司徒姓的來源》由河南新聞網-豫都網提供,轉載請注明出處:http://greenupillinois.com/xingzuo/xingming/308416.html,謝謝合作!
豫都網版權與免責聲明
1、未經豫都網(以下簡稱本網)許可,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網自有版權作品。
2、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,以及由用戶發(fā)表上傳的作品,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
3、如因作品版權和其它問題可聯(lián)系本網,本網確認后將在24小時內移除相關爭議內容。